九游(浙江)股份有限公司-九游官网app服务千万家

泸县采用“珍珠蚌+鱼类”混养模式 实现经济与生态双重效益
栏目:养殖资讯 发布时间:2025-07-29
 近日,在泸县太伏镇伏龙村珍珠蚌养殖基地,养殖户们摇曳一叶扁舟,往水里陆续投放20万只珍珠蚌幼苗。  放眼望去,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一个个白色浮标排列得井然有序,浮标下的网兜里“住”满了珍珠蚌。  “我们采用‘珍珠蚌+鱼类’混养的模式,在池塘水面30厘米左右深度吊养育珍珠蚌,同时,在珍珠蚌养殖水域混养了白鲢、草鱼等。”基地负责人邓槐支介绍,鱼蚌混养是一套生态立体循环系统,鱼多以藻类为食,排出的物质

  近日,在泸县太伏镇伏龙村珍珠蚌养殖基地,养殖户们摇曳一叶扁舟,往水里陆续投放20万只珍珠蚌幼苗。

泸县采用“珍珠蚌+鱼类”混养模式 实现经济与生态双重效益(图1)

  放眼望去,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一个个白色浮标排列得井然有序,浮标下的网兜里“住”满了珍珠蚌。

  “我们采用‘珍珠蚌+鱼类’混养的模式,在池塘水面30厘米左右深度吊养育珍珠蚌,同时,在珍珠蚌养殖水域混养了白鲢、草鱼等。”基地负责人邓槐支介绍,鱼蚌混养是一套生态立体循环系统,鱼多以藻类为食,排出的物质为珍珠蚌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泸县采用“珍珠蚌+鱼类”混养模式 实现经济与生态双重效益(图2)

  该基地从2024年开始发展鱼蚌混养模式,这种植养殖模式能够充分利用池塘水体空间,水体中的饵料也能够物尽其用,最大程度达到效益最大化。

  蚌全身是宝,蚌肉可以食用,蚌壳能够加工成饲料或种核;产出成色好的珍珠可做成饰品,略差点的可做成面膜、珍珠粉等。

  “一个河蚌能产出好几颗珍珠,如果品质好,能卖上千块钱。”邓槐支介绍,在提高收益的同时,珍珠蚌还能消化掉水体中的多余饵料,提高饵料利用率。

  鱼蚌混养经济效益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是生态效益。珍珠蚌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可以过滤水,相当于一个“小型水质过滤器”。“治理水域生态,没有比珍珠蚌更好的品种可以替代。”邓槐支说。

  同时,珍珠蚌养殖也给周边居民带来了务工收入,从埋珠、植片到捞蚌、放网,再到日常维护管理,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工操作。

  “我主要在基地负责捡蚌、放苗、日常管护,一天也有100多元工资,活儿也不累,离家近,心里踏实。”村民罗文兵说。

  目前,基地养殖面积已发展至54亩,珍珠年产量达1200余斤,年产值近100万元。

  “我们也在思考,等未来条件成熟了,可以探索延伸产业链,比如开发珍珠饰品、深加工产品等,进一步提升附加值,真正把‘小珍珠’做成带动更多乡亲致富的‘大产业’。”邓槐支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泸县采用“珍珠蚌+鱼类”混养模式 实现经济与生态双重效益(图3)

  泸县作为传统养殖大县,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达6.48万亩,水产品年总产量位居全省第二位。但因早年县内部分养殖户养殖密度过高,导致水体受到破坏。此后,泸县创新性通过珍珠蚌养殖,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珍珠蚌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是通过合理分布池塘内珍珠蚌与常规鱼类的养殖密度,实现表层进行珍珠蚌养殖,中层养殖常规鱼类,以鱼养蚌、九游中国娱乐以蚌净水、以珠增收。九游中国娱乐”泸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张德明表示,目前,该模式已成为泸县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截至目前,全县珍珠蚌养殖面积已发展至5500余亩,覆盖百和、立石、嘉明、太伏、海潮等镇,占泸州市珍珠蚌养殖总面积的半壁江山。预计到2025年底,珍珠年产量达到20-30万斤,全产业链年产值可达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