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浙江)股份有限公司-九游官网app服务千万家

传承鱼蚌共生  延长产业链条
栏目:技术突破 发布时间:2025-07-04
 九游中国娱乐九游中国娱乐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河港交织,青山环绕。小山漾淡水珍珠生态养殖基地的宽阔水面上,漂浮着一排排白色球状浮标,串联成线,若从空中俯瞰,好似一串串珍珠项链。  “浮标连接着水下网笼,将珍珠精确定位在水下30—40厘米深度吊养。”今年23岁的吕瑛轩是当地年轻一代的珠农,最近一段时间,令他最自豪的事就是,家门口的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以下简称“德清淡水珍珠系统”),前不久

  九游中国娱乐九游中国娱乐

传承鱼蚌共生  延长产业链条(图1)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河港交织,青山环绕。小山漾淡水珍珠生态养殖基地的宽阔水面上,漂浮着一排排白色球状浮标,串联成线,若从空中俯瞰,好似一串串珍珠项链。

  “浮标连接着水下网笼,将珍珠精确定位在水下30—40厘米深度吊养。”今年23岁的吕瑛轩是当地年轻一代的珠农,最近一段时间,令他最自豪的事就是,家门口的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以下简称“德清淡水珍珠系统”),前不久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看似普通的水产养殖,凭啥能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里面可蕴含着老祖宗的生态智慧呢。”吕瑛轩说。

  以鱼、蚌混养为基础,运用发源于本地的附壳珍珠养殖技术,在德清淡水珍珠系统中,涵盖了蚌、鱼、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并逐渐形成“鱼吃草、蚌吃鱼粪、蚌内育珠”的自然生态循环,不仅能改善水质,也维持了生物多样性,并呈现出“漾—基塘—耕地—林地—村庄”镶嵌分布的田园景观格局。

  珠农张国勇家三代人坚持采用鱼蚌混养的传统生态方式养殖,“鱼蚌混养不用给三角帆蚌投放养料,水变清了,蚌的生存率也提高了,珍珠质量大幅提升。”张国勇说。

  “三角帆蚌所产的珍珠光滑细腻,是国内用于培育淡水珍珠的优良品种。”说罢,张国勇打捞起一枚附着在网笼上的三角帆蚌,用小刀左右划开,从蚌肉里挤出了一颗颗又圆又大的珍珠。在小山漾淡水珍珠生态养殖基地,每年有超30万个三角帆蚌被打捞上岸,每个蚌能开出20—30颗珍珠。

  珍珠经过精细分类后,便成为相关珍珠产品的原料。“其中,80%用于药用珠和化妆品原料,只有5%能被选为珠宝级珍珠。”在德清县珍珠行业协会秘书长杨安全看来,德清淡水珍珠系统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这些年,德清一方面传承传统生态养殖技术,探索发展现代化立体珍珠养殖模式,一方面启动“江南之源”文化遗址公园建设,还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以现代技术开展育种工作,不断改良品种选育。

  与此同时,从养殖珍珠到开拓珍珠深加工,一代代珠农不断融合加工、研发、文旅等环节,探索“珍珠+”的全产业链——“珍珠+品牌”,德清人李敏创立了自己的珍珠品牌,她设计的胸针、吊坠、耳钉等珍珠饰品,不仅在县城有了专卖店售卖,还成了游客喜爱的伴手礼;“珍珠+科技”,从创办珍珠粉厂到发展成集团,当地龙头企业结合前沿技术,相继攻克了珍珠多肽提纯、珍珠发酵等技术,走上珍珠护肤的深加工之路;“珍珠+文旅”,在小山漾淡水珍珠生态养殖基地,前来研学体验的孩子们乘船出发,了解蚌的生长环境,体验现场开蚌采珠的过程……

  据统计,目前德清县珍珠深加工总量每年近10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0%左右,珍珠养殖与深加工年产值超70亿元,带动就业近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