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的珍珠产业在科技创新和生态转型的双重驱动下,实现了显著的产业升级。**作为全球最大的珍珠产业集散中心,山下湖镇的珍珠交易占全国的80%、全球的70%,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涵盖养殖、加工、设计、销售、衍生品等全产业链。
山下湖镇的珍珠产业经历了从传统粗放型向科技化、生态化的转变。这一变化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改善了生态环境。2017年,诸暨出台了严格的淡水珍珠“禁养令”,出水口水质不达标的养殖户一律关停。政策倒逼下,养殖户们开始采用生态化处理技术,如养殖尾水的严格处理、种植净化水草、水产套养等方式,实现了绿色转型。
浙江清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伟锋介绍,通过珍珠养殖自动化系统,实现了精准投喂和智能管护,亩产值从传统的每亩仅产1000只珍珠提升到6000-10000只,亩产值达到10万元。此外,清湖控股还联合同济大学研发了“智能生物链治水·靶向养殖技术”,取得了十多项国家专利技术,成功应用于杭州红旗河片区生态修复项目和杭州市滨江区西兴后河水体治理项目。
在海威珠宝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车间内,50台打孔机整齐排列、飞速运转,实现了珍珠分拣、打孔全流程自动化。据企业负责人薛水生介绍,珍珠筛选机3.0版已集成智能视觉识别与机械臂分拣系统,准确率高达99.8%,效率较传统人工筛选提升8倍。AI技术也在设计和销售环节得到广泛应用,设计师们通过垂直AI大模型几分钟就能生成多款设计稿;销售阶段,AI助手帮助主播快速设计出产品销售文案和直播话术。
华东国际珠宝城也从单纯的产品销售向服务、展示、研发、设计、文旅体验一体化方向转型,推动线下从单一销售向“珍珠+文化+旅游”的复合型业态升级。目前,入驻商户从5年前的600余家增至2000余家,年接待游客超70万人次。
新桔城村的90后陈建勋是第一批经营“盲盒开蚌”体验的商户。他说,除了养珍珠传承家业,还想整点属于年轻人的新鲜花样。九游中国娱乐2023年,陈建勋在自建房里开始运营开蚌体验馆,自家的6亩蚌塘承载着他的创业激情。“五一假期的5天时间,开了近万只珍珠蚌。”陈建勋打趣创业算是成功了。现在,爷爷奶奶都在为他“打工”,每天忙进忙出招呼顾客、帮忙开蚌取珠。而陈建勋的成功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去年10月,村里通过整合资源,推出了开蚌一条街。九游中国娱乐如今,到了节假日和周末,这里30多家开蚌体验馆家家门庭若市。五一小长假和端午假期,8天吸引了超10万人次,30多家店累计开蚌20多万个。
山下湖已连续多年组织企业亮相国际一线珠宝展会,足迹遍布东京、香港等数十个全球重要城市,累计参展场次50多场,参与企业7000多家次,总销售额突破80亿元。经济效益呈乘数级增长的同时,实现了产品销售到文化出海的跃迁。
从珍珠养殖到创意设计,从跨境电商到文旅融合,这个因珍珠而兴的小镇,正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故事。面对当前市场环境,这种策略是否能持续推动珍珠产业的发展?其他地区能否借鉴其经验?
你认为这种策略是否适合当前的市场周期?面对同类挑战,其他企业是否能借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